第一百四十章 故伎重施-《墨玉归》
第(2/3)页
那孩子养在揽月宫,将来叫贤妃做母妃,当然是贤妃的孩子,可却不是皇上的孩子,他的身上,流的不是柴家的血液。如今他们想故伎重施,施到她身上来了。墨玉越过他,走到他身后,“这件事情,太后,老夫人知道多少?”
“如果娘娘配合,太后会安排宫中的一切事情。宫外的事情,由臣来处理。娘娘放心,将来娘娘若想看孩子,可随时去看。”
她手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肚子,脸上流露的,是别样风情的母爱。“这一步棋真的那么重要吗?重要到你们要赔上全族人的性命。其实你们可以等,贤妃还年轻,将来肯定还能有孩子。”
“娘娘,等不了了。”纪刚杨转过身,“皇上已经将郭氏一族的人配去戍边,一些人去修筑沟渠。郭氏一族一倒,下一个就是纪家了。”
纪家若行得正坐的端,又何必害怕。“我可以答应你救纪家,但你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。”
“娘娘请说。”
墨玉转过身,走到他面前,“太后为什么那么急着杀德妃?”
纪刚杨没想到墨玉有这么一问,脸上尽显为难之情,“这,无端的,娘娘怎么会有这么一问?”
“既然我问了,就说明我知道,你也不用猜我是从哪知道的,你只要告诉我缘由就好。要说事实,不是试图欺骗我,我没纪翡翠那么好骗。”
纪刚杨心思百转,一旦说了,那就是出卖了太后,可如果不说,贵妃又不会答应他的事。两相权衡之下,他还是选择纪家。“娘娘要承诺,此事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。”
“说吧!”墨玉坐下,静听他的故事。
“事情要从兴元元年说起。”纪刚杨幽幽道,兴元元年,是唐明宗时期。“二十五年前,也就是兴元元年,两川坐大,唐皇派人肃杀。时已逢乱世,很多的将士不忍唐皇的骄奢暴虐,纷纷做了逃兵。其中有一人,名叫萧震东,也做了逃兵。乱世之初,苛捐杂税,征兵徭役,百姓苦不堪言这个逃兵萧震东,现自己也无从立足。阴差阳错之下,被人陷害送进了宫里,静了身,换了银子。”
乱世之中,有人为了生存,将自己的儿子卖进宫里做太监,以换得吃食。这个萧震东被人弄进宫里卖银子,也是正常的。纪刚杨继续说:“初进宫里,经常受人打压欺负,生活朝不保夕。就在他绝望之际,出现了他一生之中的贵人,那就是唐皇的柴贵人,柴贵人听了他的遭遇后,心生同情,于是收留了他。”
柴贵人?太后?墨玉心里还是小小的震惊了一下,她有预感,接下来纪刚杨的话,会让她更震惊。“后来呢?”
“后来,柴贵人便将他收入自己的宫中。此时的柴贵人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嫔,根本就无缘得见天颜。深宫寂寞,无以打。好在她刚收过来的这个小太监还不错,经常逗她开心,跟她讲宫外的事情,柴贵人也教这个小太监琵琶琴曲,日子也还算过得去。久而久之,两人日久生情,形影不离,如胶似漆。好在柴贵人住的院子偏远,平常无人走动,他们两个的事情,也一直不被人现。”
衣袖下的手不禁一紧,她或许猜到了半分了。“这个小太监,就是安公公。”
那一把琵琶,原来他不单单是一把琵琶,它是太后与安公公唯一的联系了吧!当初是她间接的杀了安公公,太后岂会放过她呢!
纪刚杨吃惊于她答案,但一会也就明白,她那么聪明的人,猜到也是可能的。“没错,这个小太监,就是安公公。只可惜,一个是正常的女人,一个是残缺的男人,即便有情有爱,也注定了不能结合。所以他们只能彼此偎依,却无半分亲昵。唐庄宗驾崩后,唐明宗遣散了他的后宫,将先皇的妃嫔全部释放归家。可是,奴才们,却还是得继续留在皇宫里。”
唐明宗登基为帝后,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,的确释放了先皇的妃嫔,遣其归家,可是奴才是不能放走的,他们还得留下来继续伺候主子。纪刚杨继续道:“柴贵人出宫之后,在归家的途中,偶遇先皇,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养父。先皇倾情于她的美貌,纳为正妻。一次聚会上,让她与老夫人相识,两人结为金兰,无话不谈。后来,老夫人就帮她将那位安公公带出了唐皇宫,送到了她的身边。先皇建立了周国,她被尊为皇后,这个安公公,就成了她的贴身太监。”
老夫人帮了她这么大的一个忙,所以,她被尊为皇后之后,自然恩赏有加。又是金兰姐妹,太后在宫外不方便做的事情,就由纪家帮着去做。久而久之,这关系想断也断不了了。在太后的帮助下,纪家的荣宠越来越大,纪刚杨的官也越做越大,直至中书之位。“你能做到今天这个位置,全凭老夫人一手筹谋,否则的话,以你的智慧和能力,是做不到这个位置的。那这件事情跟德妃又有什么关系?”
纪刚杨讪笑,没有反驳墨玉的话。“德妃无意之中现了太后的秘密,用来要挟太后。如果太后不将宗翊皇子杀掉,她就会将这个秘密公之于众。”
德妃在宫里的势力庞大,又善于搜集情报,现太后的秘密也不足为奇。她现自己亲自动手了几次,也不能杀掉这个孩子。于是,决定用这件事情来要挟太后,让太后来解决了自己的孙子。所以,太后才会找到墨玉,让她杀了德妃。可是墨玉这一步棋太久了,她等不了。因而才会答应了纪家的请求,她帮纪家将沅氏接回来,纪家帮她杀了德妃。
可是既然德妃已经计划好了要让太后自己动手杀宗翊皇子,那么为什么太后又说皇子是德妃杀的呢?德妃没有必要自己动手啊?她只要有这个把柄就够了。“宗翊皇子的死,你们知道多少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