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明白,海澜不会成为他手里的一把刀。 因为他的母亲不会愿意的。 那个女人活得太过明白,绝对不会让儿子冒风险。 她在海边,在军中都算是颇有些名气。 说起来,海氏的功劳真的不少。 所要的赏赐也是另有作用。 并没有留给她的孩子。 皇帝转念一想,有些明白她的想法。 海澜作为官员,尽心尽力做事自然会晋升。 如果他本身就不怎么适合当官,还是在比较位置低的地方,比较安全。 至于女儿要嫁进皇家,根本就不用担心地位问题。 还不如用皇家的赏赐,给予更需要的人。 也算是替海家积福,提升一下名声。 海家的名声现在真的很好。 这一点皇帝是承认的。 皇帝不好动海澜。 好在是海家人少,皇帝不会害怕。 海家还一直缴纳全部土地税款,怎么看也是大大的良民。 皇帝觉得总有一天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,会和海家一样交税。 因为他可是打听过了,在百味书院里,就曾经提到国税款问题。 也许会有一天,百姓们也会和海家一样的想法,依法纳税,这需要教育。 这些年来,唐王的庄子里也开始缴纳税金,他们早就经过了洗礼,怎么挣钱。 他们也发现,虽然国人都喜欢当地主,但不得不承认土地的出息并不高,最大的败笔就是比较靠天吃饭。 一旦天不下雨,必然是旱得不行,那么田里的庄稼是绝收。 雨下多了也不成,那是涝了,也是绝产。 要是没有科学种田,产量什么上不去。 可以说种田不会发大财。 认认真真种田,也能走上小康就算是不错。 跟着余颖种田的其他人,之所以能挣到比较多的钱。 很大的原因是,他们种的不是粮食,而是良种。 良种的收购价要和粮食比,高上不少。 这些年县城附近的百姓们,算是种田人最幸福的生活。 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复制的。 毕竟大多数人种的是粮食,而不是良种。 此刻,余颖编纂的农书也已经到了出书时候。 在这个时代,已经出现了白话文。 也就是采用的是最直白的语言 余颖写的农书采用白话文。 在别人看来,并没有什么文采。 但在余颖看来,有文采的文笔并不适合于农书。 农书使用人多是普通农民,怎么看得懂文言文,还是白话文合适。 农书定稿后,余颖命人专门印好,放在县城里的书店里买,这是试水。 想不到的是,那些县城的人不少都是买了好几本农书,书店里直接卖光那些书。 他们一个个之所以会去买,很大方面是因为感谢慧郡主的大恩大德,才让他们躲过了那一劫。 买了这个是代表着捧场,也有人是专门替别人买的,因为别的地方也有人想要看看农书。 为此有人就说:“为什么感谢她?就是因为她让县城变得繁华,才会引来强盗。” 听了这位的话后,不少人表情是有些古怪的。 都看向了他,这是什么说法? “呵!我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不着调的说法。” “要是依着你的想法,你不应该留在这里,而是该去别的地方谋生。” “你这人是怎么一回事?我不就是提提意见吗?干嘛阴阳怪气的?”那人道。 “你这是提意见?明明是在扣帽子,说什么郡主帮着发财致富,才让县城遭到了海盗的暗算吗?” “难道我们大家不应该发财致富?就应该是过什么苦哈哈的日子才好?” “难道有钱就应该被人抢?还没有听说这种说法,明明是海盗无耻。” 说到后来,其他人看那人的目光里带着几分怀疑。 这个家伙不会是别国的奸? 就算不是别国的间谍,也不是什么好人。 这种看不得别人过得好的人,真的是很讨厌。 在众多目光注视下,那人打算偃旗息鼓,就说道:“算了,不和你们说。” 说完他就推开众人,有些匆匆忙忙得走开。 在他的身后,有好几个呸了一声。 他感觉很生气,却知道众怒难犯,打算潜伏一段时间再说。 在心里嘀嘀咕咕一番后,他在外面溜达了不少时间,全然没有发现还有人跟着。 那人的出现,余颖并不怎么在意。 在哪个地方,都会有那种喜欢为了杠而进行抬杠的。 这种人,往往是在鸡蛋里也能挑骨头,为了显示自己很厉害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