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二章 转移物资-《督军》
第(3/3)页
“我给你留点钱,你先吃饭看病,其他的事,回头再说。你们谁的家属要走,跟我说一声,都是老兄弟了,车票的事,我来办。但是记得保密,别嚷嚷的是人就知道,那就走不成了。”
赵冠侯离开小鞋坊后,面色就更凝重了些,霍虬问道:“大人,是不是那些拳民打伤了您的故交,要不要标下带一支人马……”
“不是那事,而是现在地面上练拳的越来越多,制军难以约束,这么多人凑在一处,二三有心人于后操纵,这股力量太可怕了。洋人陈兵于大沽口,我们自己再不能约束匪徒,一旦对租界造成大的冲击,其祸远非当日教案所能比。这里终究是我的家乡,有点桑梓之情,不想看着它陷入战火之中而已。算了,不想了,咱先去看看李管带他们把书搬的怎么样,再去租界看看。”
北洋学堂搬书,顺畅无比。烧学堂的拳民还没到,士兵就把图书馆藏书搬运一空。学堂所用教员,为各国学者,内中尤以洋人为多。
拳乱一起,洋人即行走避,教员难寻,但是学生之间,多有联系。其中津门学子多出自富商大贾,彼此家族也有往来,几个学生回家之后,提起赵冠侯的列车,立即引起了家长的重视。等到天色稍晚一些时,紫竹林外,赵宅之内,就有不少士绅商贾上门拜访,商讨避祸之事。
这些商人虽然生意在津门,可是现在市面日渐萧条,即使维持生意,也多不能盈利,还要承担被团民摧毁的危险。其中又有不少人是做洋行、洋货生意的,那更是团民眼里的二毛子、三毛子,连人身安全也不能保障,就更别提生意。对于离开津门避往山东,他们是没什么意见的。
要说意见,就是赵冠侯严格规定了每人的随身行李,大行李数量有严格限制。大户人家家当极多,尤其团民喜好放火,自己一走,总怕留下的东西不是被抢,就是被烧,恨不得把能带的都带走。赵冠侯一方面不让他们带大行李,另一方面却要带这么多书走,这让部分士绅难以接受。
一位盐业公所的盐商道:“大人,您爱书自然是个雅好,可是眼下,火烧眉毛,先顾眼前。小人们家里,都有些粗笨家具,您说不让我们带上车,这到了山东,可怎么生活。留在津门,也不安全。至于那些书,丢了就丢了,将来再设法购买,所需款项,我们出钱摊派就好。”
“到山东,家具之类的东西,你们不必担心。山东市面繁荣,买什么,都能买的到,你们只要带钱就行了。现银不方便,就带银票,金银细软可以携带,粗笨家具一律有限制。至于这些书,有的当初是托了关系买的,现在想买,很不方便,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。于我看来,这比起金银财宝,价值更高。几位若是无法认同,那也可以选择留下。”
几个商人见赵冠侯封的很死,只好又说好话,又拉交情,姜凤芝忽然一脚踢开门,从外面冲进来,将一口雪亮单刀用力朝桌上一戳。
“他们都是二毛子,我们已经商量好了,两天之内,所有把子弟送到洋学堂的人家,一律要过火。师弟,你不要管他们,你把他们都弄走,我也不好办。不愿意跟你走的,趁早留下来,我也好向老师父那里交差!”
商人里有人认识她,知道她是最近大名鼎鼎的拳民头领姜四姑,她这么说,必然是真的。与生命比较,钱财就是身外物了,此时就只好先顾着命,再顾其他。对于赵冠侯的要求不但答应下来,还有人问道:“我们能不能明天就先搬到火车上去住?听说那里有兵守着,拳民进不去。食宿我们交钱……”
等到将一众商人送走,姜凤芝一笑“师弟,我这双簧演的怎么样?”
“自然是好,师姐的本事越来越好,把这群老财全都唬住了,否则不知道要扯到什么时候。等他们一上车,你就带着人去他们家里搬东西,能搬多少搬多少,然后赶紧变成现钱,留下防身。等到乱子一起,总要手里有钱才好。”他边说边拉住了姜凤芝的手,后者害羞的挣扎两下,就任他抱在怀里。
正在赵冠侯在她身上大施手脚之时,两个红灯照的女弟子从外面跑进来,咳嗽两声,惊醒这对野鸳鸯,随后回报着:姜不倒回来了。(未完待续。)
第(3/3)页